箭在弦上歇后语

时间:2023-09-09 19:27:11
箭在弦上歇后语

箭在弦上歇后语

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,大家对歇后语都不陌生吧,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广为流传的歇后语都有哪些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箭在弦上歇后语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箭在弦上歇后语1

比喻势所必至,事在必行,无法改变。

[例]①然而这里仍得举,因为写到这里,必须有例,所谓‘箭在弦上--不得不发’者是也

[例]②李明至大怒道:“什么?这个时候你打退堂鼓,我们准备了十年,现在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”

故事:袁绍命陈琳作讨曹檄文,陈琳领命援笔立就。文章畅快淋漓,结构文辞气势无不精彩;曹操于许都正患头风,览檄毛骨悚然,一身冷汗,头风立愈。后冀州城破,陈琳被捉见操,操问:“汝前为本初作檄,但罪状孤可也;何乃辱及祖耶?”琳答曰:“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耳。”左右劝操杀之;操怜其才,乃赦之,命为从事。

“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耳”的回答堪为经典,正是这句妙答使陈琳化险为夷。

陈琳当时可以说命悬一线,因为那个时代公开骂人祖宗是非常犯忌的事;曹操当然大度爱才,可涉及忠孝等大是大非问题,杀才也很正常。当时问话看来随意,其实杀气腾腾;刚才,陈琳的上司审配在曹操审案中拒不配合,就被曹操判了个斩立决。

好个陈琳,无愧才子!以区区九字化解了危机。

檄文白纸黑字,“罪行”昭昭无可争辩。对曹法官的提问,如果被告陈琳选择 ……此处隐藏1395个字……都颇多消息,不管是正道的还是小道的,保持神秘和低调是这部剧的独特风格。也正因为它在央一播出,还是开年大戏,便被赋予了很多剧集之外的意义。

箭在弦上歇后语4

箭在弦上——一触即发/不得不发

一、箭在弦上

【解释】: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为形势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。

【出自】:三国·魏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发。”

【示例】:我觉得以文字结怨于小人,是不值得的。至于我,其实乃是~。

◎《鲁迅书信集·致杨霁云》
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宾语;比喻情况危急

二、一触即发

【释义】触:碰。即:就。原指把箭扣在弦上;拉开弓等着射出去。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;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。泛指极易发生。

【近义词】箭在弦上、剑拔弩张、千钧一发、间不容发

【反义词】引而不发、风平浪静

【归类】词语,成语

【年代】古代

【谜语】梳;摸头;水雷;枪弹上膛

【歇后语】上了弦的箭;眼前埋地雷;导火线上拴炸药

【正音】发,不能读作“fà”。

【出处】宋·张咏《乖崖集》:“鯸鯣愤悱,迎流独逝,偶物一触,厥怒四起。”

【示例】叶圣陶《火灾·被忘却的》:“也是最经常的,~的。”

毛泽东《评蒋介石发言人的谈话》:gcd主张成立联合zf,就为避免内战。现在蒋介石拒绝了这个主张,致使内战有~之势。

三、相关歇后语

上了弦的箭/眼前埋地雷/上了弦的箭——一触即发

箭头离了弦——勇往直前

诸葛亮借箭——有借无还

《箭在弦上歇后语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